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的文学变革实验
作者:钱苇  年份:2009-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近代海外游记 文学实验 题材拓展 观念嫁接 语言尝试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的文学变革实验
洋务实业教育述论
作者:张旭辉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洋务派 实业教育 
描述:面阐述了洋务派实业教育实践:倡办实业教育机构、派遣游学、翻译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对实业人才的重视;最后对洋务实业教育的特点、局限性和历史定位进行了客观评价。结论认为洋务实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既定目标,完成了使命,总体上看是成功的,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洋务派是当时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简析日本明治时期的教育法制
作者:于志家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日本 明治维新 教育法 
描述:要原因在于日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走了一条“捷径”,即利用日本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落差”,学习并有效地借鉴欧美强国的教育促发展的经验。从1872年《学制》的颁布到1890年的《教育敕语》,日本相继以法、美、德等国的教育体制为蓝本,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令,日本在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的过程中,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欧美各先进国家的教育理论、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实践的精华,并与日本教育体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使日本教育的发展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避免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低起点上徘徊探索过程,争取了时间,迎头赶上或超过了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试对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的过程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成功学...
论晚清洋务派的科学观
作者:张紫涵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洋务派 科学整体结构 科学观 
描述:了晚清洋务派科学观产生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洋务派的科学观的发展经历了林则徐、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启蒙、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逐步引进西方技术和应用科学知识以及洋务运动后期在大量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的同时,大力发展自然科学和民用技术,并零星介绍了西方的科学哲学,学习西方科学开始进入到“形而上学”的三个阶段,洋务派的科学观的发展有一个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并且一直在所谓的“中体西用”的框架内进行。论文分析了洋务派的科学观的重大意义。从纵向看,洋务运动时期产生的科学思想,成为了日后推动中国社会前行的巨大动力;从横向看,其科学观念融合在其举办的洋务事业实体中,对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变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论文立足洋务派科学观的不足,从科学整体结构...
兰学的传播发展及其对明治维新的影响
作者:王兵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兰学 洋学 幕府 明治维新 
描述:源来重新探索明治维新更是缺乏专题研究。本文试图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兰学的发展状况以及兰学对明治维新的影响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以求将兰学的发展状况较客观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并了解兰学对明治维新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学习日本摄取西方文化的经验,给国内西方文化的吸收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兰学的产生。本章首先介绍了兰学的定义以及它的内涵,说明兰学是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至幕末开国前关于西方科技、学问的知识及其研究;接着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探讨兰学产生的必然性;最后简要介绍了兰学的早期发展状况。第二部分阐述了兰学的发展与兴盛。《解体新书》的翻译是兰学诞生的标志,此后“兰学如滴油入水迅速布满全池”,兰学兴盛时期到来。本章首先...
清末民初留学运动及其政策的演变和影响
作者:郭新耀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清末民初 留学运动 学生政策 演变 留学教育 中国 近代 资本主义国家 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洋务派 留美 多元化 留学生工作 阶级和阶层 知识分子 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 思想文化 深刻影响 清末新政 
描述:费留学教育,四年之内120名幼童离开故国,远涉大洋,到美国留学,开创了近代留学教育的开端。与此同时,洋务运动中一些洋务派官僚如李鸿章、沈葆桢也派出了以福州船政局学生和艺徒为主的留欧学生。在派遣留美学童和留欧学生的过程中,开始形成了近代中国最早的留学生政策。随着甲午战败而兴起的留日热潮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留学运动,成千上万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学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十余年时间里在日本留学,对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这一热潮,清政府进一步调整了留学政策,不仅深刻影响了留日教育,也为民国初年留学教育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清末“庚款”留美计划的实施、北洋政府对留学教育的重视以及后来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都构成了20世纪初年中国留学教育多元化的具体内容。总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留学形式、留学去向和留学政策,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清末民初时期留学生政策的演变的研究,为完善我国目前的留学生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晚清三次变革与历史启示
作者:单炜鸿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晚清新政 历史启示 
描述:动的客观分析,以期归纳出三次变革的历史启示。晚清时期的三次变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由官方发起的自上而下进行的变法运动。可见,这种变法运动基本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改革所处的社会环境、改革派群体自身的局限及变革中的变数和弊端的限制,这三次变革运动都已失败而告终。晚清时期的三次变革运动虽然都失败了,其失败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人的反思:任何一场社会变革运动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我们有一个先进的决策群体和科学的整体规划,还应正确处理好改革的适应度与社会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改革与其它社会诸多层面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有在一个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中,改革才能平稳、有序的进行。
东西洋留学生的对话——以现代评论派与鲁迅为主
作者:晏洁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西洋 留学生 对话 现代评论派 学术与文化 中国 西方 尚武精神 民主法治制度 东洋 救国 思想分歧 意识形态批判 启蒙思想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 新文化运动 三一八惨案 女师大风潮 
描述:东西洋留学生的对话——以现代评论派与鲁迅为主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作者:秦菊英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 艺术设计教育 教育近代化 教育现代化 中国传统 中国社会 洋务运动 教育发展 洋务学堂 教育形式 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中国 帝国主义国家 工艺 开眼看世界 发生与发展 资产阶级 中国特色 政治经济 影响 
描述: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近代日本亚洲观的演变及其特点
作者:罗晓红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近代日本 亚洲观 意识共同体 华夷秩序 脱亚入欧 大东亚共荣圈 
描述:传统的亚洲观由华夷秩序观与神国思想结合而成,而近代的亚洲观则是传统亚洲观与近代西方亚洲观结合的产物。“盟主”意识是传统华夷秩序观念的延续,“脱亚入欧”则是西方观念的衍生物。“脱亚入欧”的口号又使日本披上了东西方文明结合体的外衣,为充当“盟主”提供了理论依据。亚洲,于近代日本而言,既是具有“非文明”共同特征的意识共同体,又是华夷秩序支配下的现实区域共同体。近代日本的意识中,它不属于前者范畴,却是后者的当然盟主。尽管日本民间曾有过真正的亚洲连带提携的意识,但是最终却与日本政府的亚洲观融合,形成了以侵略周边国家为目的的“亚洲观”。 在这种亚洲观支配下推出的“大东亚共荣”等侵略计划和行动虽然均已告失败,但影响尤存。日本只有认真反省其亚洲观的历史,才能与亚洲各国建立真正的互信互助关系,重返亚洲。